400-1616-678
具有知識產權的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綠化專利新技術,由于它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整體性能(能抵御110mm/h的強暴雨的沖刷,不產生更龜裂),又是良好的植物生長基材,能夠達到邊坡淺層防護、修復坡面營養基質、營造植被生長環境、促進植被良好生長的多重功效。
該植被防護土壤基材活性化方法,應用于生態護坡工程、生態恢復工程及邊坡、景觀園林綠化工程等領域。本方法是將混凝土綠化添加劑、有機質、水泥與活化物充分均勻混合后摻入土壤基材中,采用噴播機最后噴射于邊坡上活化物是由固氮菌劑肥料、解磷菌劑肥料、硅酸鹽細菌菌劑三種菌劑肥料混合活化而得。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植被防護土壤基材活性化方法,給植物的營養充分,為植物在混凝土中提供了生長的環境,對邊坡綠化植物生長非常有利。同時可以使護坡基材中的微生物數量增加,利用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以及對礦質元素的釋放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養分活化速度,從而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肥力,有效地促進邊坡恢復的進程。
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新技術是采用特定混凝土配方和混合植綠種子配方對巖石(混凝土)邊坡進行了防護和綠化的新技術。此項技術的核心是植被混凝土配方。技術核心中最關鍵的技術是混凝土綠化添加劑。混凝土綠化添加劑的應用不但增加護坡強度和抗沖刷能力,而且使植被混凝土層不產生龜裂,又可以改變植被混凝土化學特性,營造較好的植物生長環境。
二、主要性能指標
1、植被混凝土物理性能:容重14—15KN/M3孔隙率30—45% 。性能穩定,抗濕變、抗光照性能好。
2、植被混凝土力學性能:實驗室試驗強度為:7天0.3Mpa, 28天0.45Mpa。
3、邊坡淺層防護功能:植邊坡淺層防護功能:植被混凝土為掛網加筋混凝土,加上生長的植被能有效地防御暴雨沖刷、太陽暴曬、溫度變化、不龜裂、實踐證明,且其抗沖刷能力能抵御110mm/h降雨。
4、植物生長指標:植物發芽率90%;植物覆蓋率95%;土壤肥力合理;植物多年生情況良好。
5、施工設備與工藝:完全與噴射混凝土相同。
三、與國內外同類項目先進水平的比較
1、環境綠化在發達國家比較重視,如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到處綠色成茵。邊坡綠化常用的方法有鋼筋水泥框格法、植生卷鋪蓋法、客土噴植法、纖維綠化法、生態多孔混凝土綠化法、厚層基材噴射綠化法等。這些方法在土邊坡上實施效果還可以,由于它們的共同弱點是強度很低不能承擔邊坡防護作用,并且存在保水性能差、不耐旱等缺點,所以不適于巖石邊坡。目前,國內邊坡綠化的公司有不少家,但多限于模仿和引進國外的邊坡綠化方法;如客土噴植法、厚層基材噴射法、多孔混凝土綠法等,其弱點和缺點同上。
2、三峽大學開發的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系列新技術,主要是針對大于60度的高陡巖石(混凝土)邊坡防護和綠化而開發的。由于混凝土綠化添加劑(A-B菌)的應用不僅可以增植被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增強護坡度和抗沖刷能力,而且使植被混凝土層不龜裂,又可以改變植被混凝土物理、化學特性,營造較好的植物生長環境,它完全可以代替傳統護坡技術解決巖石邊坡的淺層防護問題。植被混凝土生態防技術真正實現了邊坡防護和園林綠化兩大功能間的完美結合,創造出了工程綠化新概念。
3、簡單的說,國內外現有技術都是適用于緩土邊坡的綠化辦法;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技術是適用于高陡巖石(混凝土)邊坡防護和綠化的辦法。
四、創造性成果
1、創造了真正意義上的工程綠化概念。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技術,使噴植邊坡既有一定強度和抗暴雨沖刷能力達到防護作用,又能長期適應植物生長達到綠化目的。
2、研制出了混凝土護坡綠化添加劑。它的應用不僅可以增加植被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增強護坡強度和抗沖刷能力,又可以改變植被混凝土公學特性,營造較好的植物生環境。
3、使植被混凝土層不產生龜裂的植被混凝土配方。
4、使植被四季常青、自然生長,且具有抗旱性、抗逆性和互補性強的混合植綠種子配方。
5、創造了高陡巖石(混凝土)邊坡的護坡綠化方法。
6、創造了混凝土邊坡綠化方法,使石頭上、混凝土上長出青草。
五、施工工藝
1、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施工工藝
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包括以下工序:坡面整治、高強度土工網和錨釘的鋪設安裝、植被混凝土基材制備、植被混凝土噴植。
2、坡面整治
將坡面對施工有礙的一切障礙物清理干凈。包括:
清除植被結合部。清理坡面開口線以上原始邊坡的接觸面,清理寬度1.0~1.5m,以鏟除原始邊坡上植物枝干為準,對地下根莖無必要進行挖除,此部分作為工程與原坡面的過渡即植被結合部;清除坡表面的雜草、落葉枯枝、浮土浮石等;
坡面修整處理。對于明顯存在危巖的凸出易脫落部位,進行擊落,可先用電錘或風鎬在凸出部位沿坡面鉆出孔洞,然后用錘擊落。對于明顯凹進的地段,進行填補,可用風鎬將需填補處鑿出麻面,其深度不宜小于1cm,然后用高壓風、水將其沖洗干凈,最后用M7.5砂漿將其填平。
3、鐵絲網和錨釘的鋪設安裝
采用電錘垂直于坡面鉆孔,擊入錨釘。錨釘采用Φ14或Φ16螺紋鋼,長度30cm~60cm錨固,錨釘間距1m×1m。孔深20cm~50cm,錨桿外露10cm。坡體頂部為加強穩定,可用長60cm進行加密加長處理。錨釘稍上傾,與坡面夾角95~100°坡體部分巖石風化嚴重處,視情況錨釘進行加長,以錨釘擊入坡體后穩定為準。
按設計的錨釘規格、入巖深度、間距垂直于坡面配置好錨釘后,鋪設加14#鍍鋅勾花鐵絲網(網目5×5cm)。網片從植被結合部頂由上至下鋪設,加筋網鋪設要張緊,網間上下需進行不小于5㎝的搭接,網間左右不需進行搭接,但所有網片之間應用18#鐵絲綁扎牢固,在錨釘接觸處也一并用18#鐵絲與錨釘綁扎牢固。網片距坡面保持7cm的距離,否則用墊塊支撐。
4、植被混凝土基材配制
植被混凝土基材由砂壤土、水泥、有機質、植被混凝土綠化添加劑(A-B菌)混合組成,各組分材料的選擇要求如下:
砂壤土:選擇工程所在地原有的地表土壤經風干粉碎過篩而成,要求土壤中砂粒含量不超過5%,最大粒徑應小于8mm,含水量不超過20%。
水泥:采用P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腐殖質:有機質一般采用酒糟、醋渣或新鮮有機質(稻殼、秸稈、稻草)的粉碎物,其中新鮮有機質的粉碎物在基材配置前應進行自然發酵處理。
植被混凝土綠化添加劑(A-B菌):新型添加劑能中和因水泥添加帶來的嚴重堿性,調節基材PH值,降低水化熱;增加基材空隙率,提高透氣性;改變基材變形特性,使其不產生龜裂;提供土壤微生物和有機菌,有利于加速基材的活化;含有緩釋肥和保水劑。植被混凝土綠化添加劑(A-B菌)發明專利公開。